IMF更新全球標準以將加密貨幣納入國際收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正在進行支付平衡標準的改革,以反映加密貨幣日益增加的影響。

根據新發布的第七版《國際收支平衡指南》(BPM7),像比特幣這樣的加密貨幣目前被歸類為非生產性金融資產,而某些代幣則被視為股權。

此次更新於3月20日發佈,這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次將數字資產的詳細指導納入其全球統計標準中。

加密貨幣不附帶財務義務

新的分類框架將數字資產分為兩大類:可替代代幣和不可替代代幣,並根據它們是否與財務義務相關進行進一步區分。

比特幣和其他類似代幣不具有財務義務將被歸類為資本資產,而受財務義務支持的穩定幣將被視為金融工具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加密貨幣並不意味著它的義務被設計為作為交換媒介 (例如:比特幣),被視為不產生的非金融資產,並在資本賬戶中單獨記錄”

在實際中,這意味著與比特幣等資產相關的跨境加密流動將被記錄在資本賬戶中,作為對非生產性資產的購入或出售。

與此同時,具有協議或平臺的代幣——例如以太坊或索拉納 (SOL)——如果持有者居住在與發行國不同的國家,可以被歸類為財務賬戶中的股權資產。

例如,如果一位來自英國的投資者持有從美國發行的Solana代幣,那麼該頭寸將被記錄為“類似於股份的加密資產”,與傳統的外國股權投資類似。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出,儘管依賴於加密,這些資產被視為與傳統股權在所有權上等同。

質押獎勵和驗證服務

意識到質押活動及其盈利性質的複雜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還表示,從持有這些代幣中獲得的質押獎勵可以類似於股息,應根據持有規模和目的記入經常賬戶收入。

引導各國編制宏觀統計數據的概念轉變,以改善對數字資產及相關服務經濟影響的認知能力。

與加密資產轉移驗證相關的交易,例如挖礦或質押,將被視為服務生產,補充計算機服務的出口和進口。

BPM7指南是通過全球諮詢開發的,參與國超過160個,預計將在未來幾年指導官方統計。

儘管實施因各個法律區域而異,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舉動標誌著在全球標準化和可比格式下承認數字資產宏觀重要性的一重要步驟。

免責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在做出決策之前應進行仔細研究。我們對您的投資決策不承擔任何責任

  • 薩爾瓦多自3月1日起購買了超過13個比特幣,儘管遭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壓力。
  • IMF的協議禁止薩爾瓦多公共部門‘積累比特幣’
  • 比特幣ETF在連續五週資金流出後接納了7.44億美元

敏昂

僅@media屏幕和 (min-width: 0px) 和 (min-height: 0px) { div[id^=“wrapper-sevio-d89f58f5-7b63-40be-98c0-6b1fd62584fb”] { 寬度:320px; 高度:100px; } } 僅@media屏幕和 (min-width: 728px) 和 (min-height: 0px) { div[id^=“wrapper-sevio-d89f58f5-7b63-40be-98c0-6b1fd62584fb”] { 寬度:728px; 高度:90px; } }

查看原文
本頁面內容僅供參考,非招攬或要約,也不提供投資、稅務或法律諮詢。詳見聲明了解更多風險披露。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io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ไทย
  •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